前沿讲坛|吕明臣教授主讲中文系(珠海)前沿讲坛第三十三讲

Body
2020年11月27日晚7点,中文系(珠海)前沿讲坛第三十三讲《汉语关系语义范畴研究的若干问题》在海琴楼六号A631会议室开讲。本场嘉宾是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吉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学会理事吕明臣先生。吕明臣先生一直致力于听障儿童语言获得、汉语国际教育、语用学和语义学研究。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语委项目多项。著有《话语意义的构建》《网络语言研究》等著作。发表《汉语答句的意义》《“不论……都……”的语义分析》《指称:建构华语系列的途径》等数十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讲座由博士后研究员吕娜老师主持。
吕教授以反思汉语传统语法研究瓶颈开篇,从“确立汉语关系语义范畴的内涵”、“汉语关系语义范畴建立的必要性”和“汉语关系语义范畴的分析实例”三个方面论证和呈现了汉语语义的新型研究路径。吕教授认为,以往研究在句法形式的控制下解释语义,难免用形式遮盖语义,忽略关系语义的独立性、整体性和多样性。关系语义范畴是建立在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人、事物、事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抽象,它强调的是关系,因此应该站在语义的立场上,首先对语义范畴做出独立的描述,再以此为基础寻找句法形式上的表现。随后,吕教授通过汉语的多种复句举例说明,如何通过逻辑表达式来描述不同的语义关系,以及每种语义关系下可能存在的不同句法表达形式。吕教授还以语法教学为例,从应用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从语言交际经验和交际需求出发的汉语语义研究视角优于从形式出发的汉语语义研究视角。
最后,吕娜老师对讲座做了总结。吕明臣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语义研究新思路,还启发我们探索符合汉语特征、能与应用更好结合的语义研究路径。与会老师和同学积极向吕先生提问请教,讲座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文|郑航 图|关樱雯
初审:马峰
审核:朱崇科 陈彪
审定发布:郑华